【电影杂谈】《疾速追杀4》两处建筑景观场景设计分析
一、前言
26号看完TC版《疾速追杀4》,个人认为这是近年最好看最纯粹的动作电影(感觉2小时半的电影有1小时半都是肉搏和枪战),视觉与听觉的饕餮盛宴。强烈建议临近香港和澳门的朋友有条件有时间可专门“过大海”去电影院观影,绝对值回票价和交通费。
(相关资料图)
《疾速追杀4》里面的场景、音乐、灯光、艺术装置、动作戏等要素的设计均属上乘,细节与隐喻很多。下面挑选两处我最喜欢的,不涉及到剧透的建筑景观场景设计进行分析。所谓以小见大,这两处建筑场景的设计足以说明电影主创团队是花了很多心血在这个作品上面的。接下来的分析纯属个人看法与联想,不一定就是电影主创团队的本意,各位如有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二、场景一
电影里该场景是被高桌成员赋予无限权力的大反派格拉蒙侯爵 Marquis de Gramont位于纽约的高层办公室。建筑原型是由Shultes Frank Architeckten设计的,位于柏林的Q. Crematorium Baumschulenweg,建筑功能为火葬场。
电影展示的部分为原建筑的核心区域,是供逝者家属聚集停留,互寄哀思的场所。电影主创对原建筑进行局部处理,原建筑的入口(位于平面图绿框所示范围)被封闭起来,并于封闭处设置一部电梯假装这是高层建筑最顶层的空间。平面图红框所示的范围,原是用于追悼的礼堂,在电影里则设计成大反派格拉蒙侯爵的办公室。
原建筑是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得到安慰而设计营造的场所,是所有苦难的终点;移植到电影里面就变成掌握生杀予夺权力者的办公场所,是一切杀戮的起点。高桌以下的成员(如纽约大陆酒店的经理Winston和酒店前台Charon)来到这里根本无法得到内心平静,有的只是对高桌统治者的敬畏与绝对服从。场景的现实功能与虚拟功能的巨大反差,再结合电影后续剧情发展,大概率能带给观影者极大的心灵冲击(虽然这个场景除了柏林居民和部分建筑从业者知道,但场景所营造的氛围结合后续剧情仍能带给观影者冲击,可惜剧透不得)
三、场景二
电影里该场景是位于纽约的一处墓园。该场景的原型是由建筑师Louis Kahn和景观建筑师Harriet Pattison联合设计的,位于纽约的罗斯福四大自由公园(FDR Four Freedoms Park),属于纪念性公园。
下面引用谷德设计网关于四大自由公园的设计说明(完整的设计说明请移步网站原文):
路易斯康和他的亲密合作者,景观建筑师Harriet Pattison一起进行初步构思并确立五个部分:
主要元素:
1 房间“灵感之地”
2 花园“引领人们进入房间的,具有美洲大陆野性的序列”
辅助元素
3 Grove“纪念地的邀请(入口)“
4 雕塑和前院“受欢迎的个人气氛驻步花园”
5 花园中的房子,没有构筑物的场所
草坪的尽端......纪念地“房间”的入口之处。在这个房间中,康发挥了罗斯福的精神,让观众从这里面对是整个广袤的世界,而非一个精心描绘的肖像或者画......南侧完全开放,宛如一个观景台。整个房间中没有冠冕堂皇的铭文。人们在这里,自然而然便可体会到自由的精髓。
上图突出水面的白色矩形场地就是上文提到的“纪念地房间”,既是纪念罗斯福的空间,也是进入此中的人们体会自由享受自由的场所。
电影主创把这个场地改造成存放遗体的壁龛,原本用于体会自由享受自由的场所变成生者寄托哀思的场所,同样是借助场景的现实功能与虚拟功能的巨大反差,配合天气元素(雪后凛冬)与之前的剧情,以期给观影者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这个公园知道的人应该挺多的,毕竟是知名美国总统的纪念公园,而且地点在纽约,信息传播速度快)。
电影主创把这个享受自由的场所改造成存放遗体的壁龛我认为还有以下隐喻:
1、高桌统治下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自由的世界,即自由已死;
2、像John Wick等位于高桌之下,必须服从高桌权贵的命令,日复一日进行各种杀戮的人,或许只有死亡,才能让他们摆脱高桌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安宁。
四、两处场景所涉及的宗教母题
该章节纯属本人放开脑子思考后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4.1、末日审判
按百度百科关于末日审判的释义:
末日审判亦称“最后审判”(Last Judgment)“公审判”“大审判”。基督教末世论的基本神学观点。认为现世界将最后终结,那时上帝将审判一切活人和死人,蒙救者升天堂享永福,受罚者下地狱受永刑,魔鬼也将被丢入“火湖”中受永罚。
末日审判亦泛指在终结灭亡之时接受审判。
在John Wick的电影世界里,高桌统治者是最上级的存在,统领高桌之下的一切人与事,相当于“耶稣基督”;高桌以下的人必须遵守高桌所定下的规矩,对于不遵守高桌规矩的人(如John Wick),高桌便会对其进行审判,被审判者也将迎来自身的终结(如产业、头衔或者是生命)。
场景一也是暗合这种审判链条(破坏规矩——审判——迎来自身终结)。场景一的建筑流线是单一流线,从电梯口(原建筑入口)——通高多柱的过厅(原建筑的封盖广场)——格拉蒙侯爵的办公室(原建筑的礼堂),破坏规矩的人从电梯口到侯爵办公室的流线呼应上面提到的审判链条。结合该场景的前后剧情去分析也能佐证上述说法的合理性(可惜不能剧透)。
整个John Wick系列电影的主题,其实就是John Wick不服高桌对自己的判罚,竭尽全力想改判,希望能彻底摆脱高桌的束缚和追杀,以一名普通人的身份而不是杀手身份安然地走完一生。
4.2、此岸和彼岸
此岸和彼岸均是佛教用语。此岸指的是存在生老病死的凡尘俗世;彼岸指的是脱离尘世烦恼,取得正果的地方(即涅槃)。
部分建筑师为了在寺庙建筑中体现“由此岸至彼岸”的母题,一般会选择在寺庙山门与三宝殿之间设置水池(水池象征“苦海”),信众从寺庙山门穿过水池到达三宝殿,寓意信众渡过苦海,由此岸到彼岸,最终修成正果(例如安藤忠雄设计的头大佛、位于上海浦东的法华学问寺等)。
场景二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佛教“由此岸到彼岸”的母题,John Wick开始步入公园时的位置为“此岸”,公园中间的积雪寓意“苦海”,公园尽头的壁龛为“彼岸”(如果该场景中的人是黄种人会更加贴切,白种人说这个还是有点违和)。
五、场景以外的零散想法
电影里,大阪大陆酒店的经理Koji与他的女儿Akira的对话中提到业力一词,这词让我联想到下文的内容(Koji是John Wick和Caine<甄子丹饰>的朋友)。
以下对话不涉及剧透:
Koji问女儿Akira:What must I had done to deserve such a considerate child?
Akira回答:Good Karmic(业力)?
我觉得John Wick的剧情角色设定与经典游戏阿修罗之怒的重合度挺高的(业力一词的解释较长,还请各位自行百度百科进行了解。以下视频合集评论区有位UP主对业力与游戏剧情作出很精彩的说明与分析)。
上面UP主的评论我简单描述一下,就是位于彼岸的创世神转轮王创造世界与生命以后不想管理新世界,想培养一个可以替代自己位置的人。因此转轮王重启轮回无数次宇宙,将无数生命作为试炼材料,期望在其中培养一个实力强劲的接班人。无数无辜生命被转轮王玩弄操纵,这些生灵的怨恨与愤怒汇集成转轮王自身的罪业(怒之业力)。只有转轮王自身罪业能审判转轮王,而阿修罗恰好是转轮王怒之业力的载体,自然有能力制裁转轮王。
在John Wick电影世界里,高桌相当于统治万物的转轮王(只是不能创世与操纵轮回<doge>),身处高桌的上位者们贪婪无度(比如John Wick2里高桌十二席之一的Camorra家族新掌舵人Gianna用其他小头目的孩子作为人质,逼迫这些小头目交出自己的地盘),对高桌之下的人们进行各种掠夺与欺压,期间无数生命被高桌夺走。高桌之下的人们心有怒气,这些怒气是高桌的罪业,最终借助John Wick这位杀神(阿修罗)得以尽情宣泄,审判了作为业力对象的高桌(转轮王)。至于高桌(转轮王)的罪业是如何帮助John Wick(阿修罗)审判高桌(转轮王)的,由于涉及剧透这里就不继续展开了。
我认为John Wick对高桌的反抗是很阿修罗式的反抗。John Wick是没有家室之累,业务能力拔尖,意志纯粹的人(......a man of Focus,Commitment,and Sheer Fuckin' Will)。高桌以下被欺压的人不是没有想过去反抗,但他们要么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例如Winston、纽约丐帮帮主Bowery King等),要么是有家室牵累(例如第三部中的Sofia,第四部中的Caine),故就算心有愤怒与不甘,也只能打碎牙齿咽下肚。John Wick的反抗让这些人看到自由的曙光,因此他们均有意无意地帮助John Wick渡过难关(第二部结尾Winston为了John Wick推迟一小时执行江湖追杀令,并且当John Wick告诉Winston要把所有追杀他的人杀死时,Winston欣慰地笑了,毕竟终于见到有人站出来公然反抗高桌的高压统治了)。
尾声
《疾速追杀4》是一部值得去电影院多次观看的电影,这部电影中还有很多让人惊喜万分的细节与设计,可惜再多说就剧透了,为了不让大家失去惊喜之情,电影分析便止笔于此了。
我是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下一气呵成写出这篇流水账(上文提到的两处场景在电影中登场时真的让我惊喜万分),其中不乏有思路混乱、言不及义、生拉硬拽的地方,还望各位友邻见谅。
X 关闭
- 太阳能




